在西方国家,第一个完全用铸铁建造的桥梁于1779年出现在英国科尔布鲁克代尔,跨长30.5米。18世纪末,工业革命兴起,冶金技术和建筑事业随之发展,出现了生熟铁组合结构。19世纪20~30年代出现了铆钉连接,50年代和60年代相继发明转炉和平炉冶炼工艺,随着轧制型材的使用,钢铁结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在结构体系、跨度和高度方面都有较大发展,如巴黎埃菲尔铁塔。20世纪以来,钢材品种的增加,制造方法的改善,计算理论和设计规范的发展,使钢结构在工业与民用房屋以及其他工程结构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。如西尔斯大厦是最高的高层房屋之一;英国亨伯桥是至今跨度最大的钢铁桥。
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,钢结构在桥梁、较大跨度的重型厂房、大型公共建筑及高耸结构中得到较多的应用。如南京长江桥;1977年建成的上海锅炉厂重型容器车间,主跨36米,高40米,吊车起重量400/80吨是中国最大的厂房之一;1983年建成的北京首都国际航空港机库,屋盖结构采用跨度72米并设有10吨多支点悬挂吊车的钢桁架;1975年建成的上海体育馆屋盖结构采用平板型钢网架(见网架结构);1972年建成的上海电视塔总高210.55米;北京环境气象塔,是中国最高的钢构筑物之一。中国设计和援建外国的大型工程中,也采用钢结构,如1983年建成的摩洛哥体育中心体育馆屋盖结构采用边长100.8米方形钢网架。